欢迎来到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
会员登录: 密码: 咨询热线:0571-87808777
传统中小企业为何冷对“机器换人”?
发布时间:2015-10-15      浏览次数:3371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在TCL多媒体制造中心的彩电生产车间,一台台电视机自动化完成装配、测试、包装,快节奏合格下线。如今,越来越多惠州大中型制造企业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以“机器换人”的方式加快技术改造。

  然而,惠州的传统制造业如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中多属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并缺少本地榜样示范带动,对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的积极性较低。面对新形势,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抢占行业高点是惠州产业转型发展待解的难题。

  惠州企业技改积极性总体偏低

  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侨兴集团等龙头企业近年来都大手笔进行技术改造,投入资金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主要是以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为突破口,试图打造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智能化工厂。

  相比周边城市“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惠州企业技改的热情总体偏低。2014年底的官方数据显示,惠州全市1031家主营业务5000万元以上的被调查企业中,有技术改造意愿的只有236家,仅占22.9%。而根据经信部门的数据,全市18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5年有意向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有249家,虽计划投资额较大,约为180亿元,但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3.8%。有技改意愿的中小企业的比例则更低。

  珠三角不少城市的企业技改热情显然更高。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东莞市经信局去年对44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东莞企业近5年开始实施“机器换人”,92%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继续加大投入或开展相关工作。中山企业的技改意向也较高,据该市经信局摸底数据,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技改反馈率达96.5%,技改投资意向率达68.2%。

  记者摸查发现,从事制鞋、纺织服装、建材家具等传统制造业的惠州中小企业技改和“机器换人”的意向更低。惠东多名鞋企老板表示考虑过进行技术改造,引入更多自动化生产设备,但生产规模小,资金有限,技改动力不足。服装企业遍地开花的博罗县园洲镇,当地服装生产企业的自动化设备普及率仍较低。相比之下,东莞等地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传统制造业机器自动化应用已成气候,以毛织业闻名大朗镇从2005年数控织机使用量不足600台到如今约5万台,基本完成首轮“机器换人”。

  融资难、缺人才

  成拦路虎

  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反映,缺钱是进行技改面临的拦路虎之一。大企业在技改和研发方面可以大手笔投入,如TCL集团一年投几十亿元用于研发,这是一般企业望尘莫及的。中小企业通常流动资金紧缺,贷款融资不容易,面对高投入的“机器换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要是因为设备太贵了。”惠东广东香恋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东林说。目前尖端的工业机器人设备基本要通过国外进口,单一台机器手就在20万元左右,若整个配套设备都要进口,一个台组就要花45万元。惠州市吉隆奥斯利鞋厂负责人陈玉盛说,引进全自动化设备要进行大规模生产才比较划算。

  另外,惠州智能装备制造业底子较薄,较少自主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中小型鞋企、纺织服装厂不能就近选购先进适用设备,跨区域购置会增加成本,“机器换人”还未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因而大规模推广较慢。

  “不是我们不想用先进技术,是用不起。‘机器换人’动辄要花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回收成本可能要等上好几年。”有企业负责人坦言。“机器换人”后可能带来订单不足、产能闲置、配套研发能力跟不上等问题。

  除了硬件投入,企业进行全流程技术改造并非简单地买几台机器更新生产线就可以一劳永逸,还要求有懂技术的人员进行日常操作和定期维修保养。记者走访得知,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这类技术人才,这对其应用研发配套和技术人才培养提出更大考验。如要配备技术型人才,后续也要一笔不小开支,一些中小企业对“机器换人”只能望而却步。

X
官方微信号zjpgxh